业务微信:
业务邮箱:1211616850@qq.com
第二章 应急演练的发展与国内外现状
第1节 应急演练的发展历史
应急演练发轫于军事演习,演习原义是针对假想敌进行作战指挥和演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阶段,后来逐渐推广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如今,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行动、指挥调度、现场处置等活动。
如前所述,应急演练按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桌面演练、实战演练和模拟演练三大类。桌面演练与实战演练都属于传统的演练方式,具有很长的历史,在古代军事演习中就可窥见其身影。早在4500年前,古人就开始使用石块、木条等工具,以"桌面演练"的形式研究战争中的排兵布阵。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如辽、金、元、清等,一直推行"捺钵制度",即帝王每年必须外出渔猎,以保持贵族与近卫军队的实力,同时展现皇家的武力,来震慑属下的各个部族。这类活动名为渔猎,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却是军事演习。清代宫廷收藏的《元人秋猎图》就记载了古代元人的一次围猎活动,如图 2-1所示。画面中的将士披甲骑马,手持长枪、弓箭等20多种武器,声势浩大,士气非凡。1811年,普鲁士的宫廷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发明了兵棋的原型,如图2-2所示。利用一幅地图,一套代表军队的硬方块,一本详细规则,一张概率表和一个骰子,可以逼真地推演预测战场的实际作战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这两种形式(如图 2-3和图 2-4所示)都已经比较成熟,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专业应急救援装备,以及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等的加入,让现代的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也具有了更丰富的元素,更加逼近真实。
桌面演练由于其具有形式灵活、不受场地限制、人/财/物投入少、能够开展多种决策方法模拟和多种决策结果分析、能够增大应急人员的受训机会等优点,逐渐成为目前应急演练的主要方式。桌面演练多针对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应急指挥部职责、多方协同机制、应急决策方法等方面进行推演。而为了检验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快速响应和实际处置能力,则需要组织较大规模、由多方参与、需实地搭建多种场景的实战演练。实战演练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的演练情景,然而其成本较高,不适合高频次开展。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三维模拟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发展,人们提出了虚拟与现实
结合的应急模拟演练,以期在"真实"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如图2-5所示。
目前模拟演练正是应急演练领域的研究热点。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核应急管理实时交互仿真平台项目,利用虚拟结合交互式仿真技术,在应急演练脚本的指引下,实现三维场景中核泄漏事故应急管理与指挥调度的交互式模拟演练,为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辰安科技开发的核与辐射应急平台,同时也是核应急技术培训平台和核应急演练平台,该平台全面覆盖核应急预案的任务和要素,具有地震、洪水、气象、海啸等。
重大自然灾害引发核与辐射事故的综合预测预警模型、大规模人群疏散模型、基于地理息系统和实时灾情的核应急决策模型与专家系统等,为核与辐射应急的日常管理、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美国应急演练模拟中心(National Exergi Simulation Center,NESC)也已开发出能在虚拟环境下运用烟羽模型、疾病传播模型等行基于组织机构的多人参与的模拟演练。NESC 还运用仿真技术将自身的虚拟演练网络和模型网络与国土安全部数据传输系统进行连接,实现联网演练,将政府工作数据直接用于模拟演练,极大提高了演练建模的准确性和模拟情境的真实性。在学术界,模拟火灾、地震、洪水、人群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或关键要素演化规律的计算机模型也不断被提出,并在演练实践中甚至是实战中多次应用。
在演练规模上,早期阶段的应急演练多为单区域的单项演练,注重于增强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项或几项特定应急响应能力。在应急能力不断提升,部门之间联系逐渐紧密,领导机构对应急演练重要程度的认识不断加强的基础上,能够检验多个环节和功能,特别是检验不同机构之间协同应对、信息共享等机制的综合应急演练才逐渐推广开来。
而随着各区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加上多种应急管理科技支撑技术,如协同商技术、应急一张图、应急平台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应急演练从在单区域开展,发震那省、跨区域,甚至是跨国举行。演练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全国、全球范围内快速、协同、灵活、精准的应对大规模非常规突发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5月12日,我国作为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成员国,第四次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发起的泛太平洋区域大规模跨国海啸演习。国家海洋局组织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及沿海各省、区、市海洋部门参加了2013年海啸演习,如图 2-6 所示,演习全程利用全国海洋预报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开展,涵盖海啸预警信息制作分发以及海啸应急响应决策服务等环节。演习模拟在菲律宾以西海域发生9.0 级海底地震,引发特大海啸,国家海洋预报台接收地震信息后,及时将海啸警报向国家海洋局汇报,国家海洋局和沿海各级海洋部门启动应急响应,迅速将海啸警报发送至受影响的沿海各地。各级海洋预报机构针对相关海域内的核电、港口、交通、石化、仓储等重点保障目标开展海啸预警工作。在确认海啸过程已经结束后,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了海啸警报解除通报。
此外,近些年许多应急管理机构开始尝试开展"无脚本"演练、"双盲"演练(即不预先通知参演者、不预先告知演练地点和科目)等创新的演练模式,以期更真实地检验参演机构的应急准备情况和参演人员的应急知识、技能储备、实战指挥能力和应急反应水平等。
第二节 应急演练的国内外现状
一、美国应急演练现状
1979年4月1 日,美国成立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从建立至今,FEMA一直致力于引领美国的应急准备、灾害预防、应急响应以及灾后恢复。2003年3月1日,FEMA并人美国国家安全部(DHS),其中心任务家免受各种威胁,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联邦政府应急演练由DHS领导,10个国家 级项目,如表2-1所列。这 10个国家 级项目中,国家演练项目ExerciseProgram,NEP)和国土安全演练与评估项目(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HSEEP)是 DHS应急演练的两大核心项目。
HSEEP为应急演练全过程提供了一整套具体的方法、信息和工具支持,包括如何进行演练管理、设计、实施、评估和改进等。HSEEP适用于应急演练的所有任务阶段,包括预防、准备、减缓、响应以及恢复,该项目在战略层面提供标准化方法、术语体系、全局性的元政策和宏观战略,为所有政府应急演练项目提供标准化方法和指导原则。HSEEP提出的"Exercise Cycle"将美国的应急演练分为设计开发、实施、评估和改进计划四个环节。HSEEP 将每个环节都具体化为清晰的流程化工作步骤,如图2-7所示。
为了使演练设计与实施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化,HSEEP提供了一系列的应用工具,来辅助组织者或评估者开展相关工作,如《国家应急目标能力清单》规定了37 项能力;辅助组织者设计演练的目的;《国家应急通用任务清单》将上述目标能力分解为 2000 多项任务,辅助组织者设计演练目标
和脚本;《国家应急演练评估指南》包含数十个评估模板,辅
助评估者设计演练评估表。此外 HSEEP还提供了一系列文件模板(如工作手册模板;总结报告模板)、工作模板(如会议议程模板)、多媒体资料(如针对不同突发事件景音视频等),以简化和规范各级政府的应急演练工作。通过这种工程化的管理,能够减少演练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有效保证输出高质量的应急演练。HSEEP项目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方法,即HSEEP方法。尽管没有强制的规定,但几乎所有接受国土安全部批准资助的应急演练项目都按照 HSEEP方法开展应急演练。
美国的国家演练项目(NEP)是集全国演练制度、规程、方法、学习与交流平台、政策支持为一体的国家总体演练工作安排,具有统领全国演练工作的职能。在NEP中规定了全国演练工作的基本政策与战略,以及国家演练总体安排,为各级政府制定应急演练年唐计划提供依据。NEP是对此前已设立的HSEEP项目及其他所有各类演练项目的整合与提升,旨在大限度地提升美国政府体系的整体应急准备能力。在 NEP的实施文件中,HSEEP方法被定义为权威参照文件和所有层次 NEP演练计划的文献基础之一。
经过多年的实践,NEP现已形成以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演练模式。在每个 NEP周霜内,FEMA 会组织一次国家要求的应急演练(National Level Exercise,NLE)。2018年5月初,NLE汇集了12000多人,学习2017年飓风"哈维""艾玛""玛利亚"的经验教训,目的是在 2018年飓风季来临之前检验各级政府、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应急能力,改进各级政府、私营组织和公众的运作和协调能力,以防范、应对中大西洋飓风。此外,作为演练的一部分,超过45000人参与了应急准备活动和演练活动。演练场景以一场虚构的大型飓风"Cora"为背景,该飓风在弗吉尼亚州汉普顿路附近登陆,对经过地区的住宅、商业和重要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包括造成了大规模的停电和级联效应,给通信、交通、供水和公共设施带来了巨大影响。
这场演练由联邦支持,州进行管理和指导,当地负责执行。来自白宫和内阁的高级领导人以及91个联邦部门和机构,以及马里兰州、特拉华州、弗吉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和西弗吉尼亚州5个州和67个地方管辖区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共同参与了本次NLE,如图2-8所示。几个州联合开展了演练以检验疏散决策和飓风登陆前保护行动,州长主持了现实世界的媒体活动,讨论和推广NLE。FEMA的Ⅲ区行政长官与州应急管理主任其他州和地方官员举行了多次电话会议,协调、统一联邦政府对州和地方合作伙伴的支持;67个地方管辖区参与了演练,测试了应急行动中心并和社区共享了准备信息;超过160个非政府组织和FEMA 国家商业应急行动中心合作,讨论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在灾害期间更好地协调。
在演练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创新性的技术,包括一整套动态在线工具和资源,可以将地面实况和场景数据可视化展示,如图2-9所示。这些工具展现了风暴的影响、停电,散路线和交通数据,演练参与者可以访问实时数据,推进演练的进行。演练组织员还开发了实时GIS产品,支持演练参与人员对新的或扩展的场景效果的请求。NLE还提供了一
个综合的模拟媒体环境,包括合成电视、广播、社交媒体以及组织网站等。通过合成平台向演练人员展示新闻报道、风暴预警、演练人员访谈、GIS建模等场景元体平台的新闻和社交媒体会随着演练人员的行动、采访和公共事务活动而变化更新。
二、日本应急演练现状
日本是北太平洋上由若干个岛屿组成的狭长岛国,由于处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交汇区域和太平洋环火山带频繁活动地区,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暴雨等自然实频发。面对各种灾害特别是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日本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应急能力培训以及应急演练工作。
为纪念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日本自1960年起,将每年的9月1日定》"防灾日",8月30 日-9月5日为"防灾训练周"。在防灾训练周期间,各个地区的政府企业单位、学校等机构都要进行应急演练、开展防灾教育培训活动,普及防灾避灾和应救援知识。在日本的县市,由政府出资建设了众多市民防灾体验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公众通过体验和感受不同程度的灾害,增强防灾意识,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日本积极开展应急教育,各都/道/府/县基本都编有《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应急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指导中小学开展灾害预防和应对教育。日本将防灾应急教育内容列入国民中小学教育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参观应急单位相关活动、参加应急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同时,教育部门还规定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防灾应急演活动。日本各地一般还设有应急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多种交互式、体验型防灾学习培训目,如急救救护、灭火、人员逃生等,让民众充分学习、体验到防灾、避灾、救助、逃生等多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日本的综合防灾演练多以地震防灾演练为主,也有开展水灾害应急演练、核能防灾演练等其他灾害演练。2015年"防灾日",日本中央政府实施了假想首都发生直下型地震的综合防灾演练,召开了由首相安倍晋三主持的"紧急灾害对策总部会议",安倍晋三出席与东京都对策总部的电视会议,在确认"受灾"情况后召开记者会。
2016年"防灾日",日本政府举行了例行综合防灾训练,模拟和歌山县南部海域发里氏9.1级大地震,有关部门对太平洋一侧沿海地区发出了大海啸警报,日本内阁成员召开"紧急灾害对策总部会议",确认中央各部门的对策方针等事宜。
2017年"防灾日",日本中央政府再次进行了假想首都发生直下型地震的综合防灾演练,在神奈川县小田原市,首都圈9个都县市与自卫队、驻日美军携手进行了联合防灾演练。
2018年"防灾日",日本中央政府及多地政府与当地居民携手,共同开展应对大地及海啸等灾害的防灾演练,内阁成员召开"紧急灾害对策总部会议",确认各地的受灾情况以及各省、厅的应对情况,之后召开临时内阁会议,会议确立了"人命救助首位"的基本方针,决定从全日本向受灾地派遣自卫队、警察、消防队等力量进行全力救援,同时要确保广大受灾者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避难场所充足。此外,首都圈多个地方政府与自卫队合作,在川崎市进行了假想首都发生大地震的联合训练,如图 2-10 所示。
三、英国应急演练现状
英国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实行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发生突发事件后,一般由所在地政府组织当地警察、消防、医护等部门进行处置,其他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参与协助和支持。中央政府负责应对全国性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并在地方政府提请帮助时,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支援。基于这种体制设置,英国的各项应急演练活动主要都是以地方政府或企业为单位举行。
200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最新的《国内紧急状态法》(The Civil Contingencies Act,CCA),该法案和支持性条例以及法定指南《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明确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参与应急准备和响应的人员的角色和责任,有助于各地方政府提供更一致的民事保护活动,促进响应人员之间系统性的合作,同时为健全的绩效管理奠定基础。CCA的具体内容包括在日常工作中,对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各种潜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应急处理的规划、培训及演练;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快速进行处置,在应对过程中强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和沟通;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要使社会及公众从心理、生理和政治、经济、文化的非常状态中迅速恢复到平常状态,并及时总结应急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方面,英国强调事前、主动、系统的应急响应理急准备阶段对于应急预案、应急资源等各项工作都有充分的投入,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启动整个应急系统,集结中央、地方、商企、民间等各方面的力量来应对和处理紧急事件英国建立了“金、银、铜”三级应急指挥机制,实现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高效。如图2-11所示,"金"层级也称作战略层,是指挥和控制的战略层,为各响应机构建立和管理政策、战略和总体响应框架;"银"层级也称作战术层,是指单一机构的指挥和控制的战术层,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铜"层级也称作行动层,是指单一机构内的指挥和控制度层级,在事件现场或相关区域负责实际行动管理工作。
由于英国应急管理实行"金、银、铜"三个层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模式,各应急单位在进行大型综合应急演练时,也是实行"金、银、铜"这种分层级的事件处理演练模式。2016年2月,经过一年多的计划,英国伦敦消防部门耗资77万英镑在一个废弃的发电站进行了一场浩大的地铁事故应急演练,以锻炼各方人员在面临恐怖袭击等重大灾难事件时的应急救援技能。
据英国广播公司描述,演练场景为恐怖分子策划了一场袭击,炸毁了伦敦一个地铁站附近的一栋大楼。如图 2-12所示,大楼倒塌后压在地铁站上,站内多列火车出轨,超过1000人死亡,2000 人受伤,很多乘客被困车厢,救援人员四处搜索被困人员。
为模拟恐怖袭击现场,发电站里面放置了七节车厢以及上千吨的砖石废渣。本次演练持续4天,动员了包括伦敦的警察部门、消防局、救护中心、运输部门,以及来自其他郡县的共计70个英国组织,和来自欧洲及其他国家的救援人员共计 2000多人,一起参与了这场在当时号称"欧洲有史以来大规模的灾难救援演练"。
这次演练过程极为逼真,1000 多名志愿者充当"受害者",英国当地艺术工作者给他们精心化妆,"受害者"有的满身是血,有的失去腿脚,多处场景还放置"假人"以模拟死去的市民。现场各种声音震耳欲聋,叫喊声、撞击声和哭泣声此起彼伏,向首批到达的消防人员和警察求救。此次演练给各部门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包括联合救援、尸体辨认等,甚至法医专家都到现场参与联合演练。
四、我国应急演练现状
在应急演练制度方面,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类似美国的较为完整的应急演练体系,我国对演练活动的强制化要求主要体现在各级组织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中。
2002年,我国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该法规定了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等法律条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和常态化。
2009年,为加强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指导,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应急演练规范、安全、节约、有序地开展,原国务院应急办出台《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这是国内专门用于规范全国各领域应急演练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2011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施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该标准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目的、原则、类型、内容和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其他类型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可参照该标准进行。
2015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 9009—2015,详见附录A)。该标准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的目的、原则、类型、内容以及工作程序与方法。演练评估组织以及实施单位可根据演练形式、演练规模和复杂程度参照该标准进行。
2016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将防灾减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深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定期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
我国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正式起步于2009年。为纪念汶川地震,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以及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通过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演练,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从2009年设立了"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始,之后的每一年,国家减灾委员在部署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时,都会明确一个主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全国日宣传教育活动,表2-3所列为2009—2018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以及和应急演练相关的内容。
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2018年5月7日—13日为"防灾羞灾宣传周"。为深入推进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上海市推出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体验活动,向市民免费开放;江苏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教育体验中心;面向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单位消防岗位员工开放;安徽合肥开展水上真人模拟现场搜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演练;浙江省开展专业救援力量与民间救援力量的联合应急救援演练,通过军地融合、区域联动、快速反应、科学高效救援、积极稳妥救灾,为民间应急救援力量有序有效参与救灾提供新思路……
经过十年的实践,各地结合当地实际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应急演练模式。2012年5月,四川省以汶川地震重灾区为重点,在全省范围举行了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演练涉及紧急避险与疏散转移、救援力量快速集结、空中救人、水上救人、抢通保通、医疗救护、应急通信、电力保障、化学品处置、临时安置等多个科目;2014年12 月,北京市举行城市轨道交通重大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模拟高峰时段运营列车在隧道内发生脱轨事故,开展了客流疏散、伤员救助、乘客转运、设备抢修等 10个项目的应急处置; 2016年12月,泛珠三角区域内地9省(区)跨江(河)区域防洪抗灾联合应急桌面演练在江西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举行,演练以江西省遭遇长江、鄱阳湖特大洪水为背景,以九江市城市内涝和沪昆高铁萍乡段中断事件应急处置为案例,完整推演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联动等预案规定程序,旨在提高江西省跨区域重大洪涝灾害的联合应对处置能力......
广州市在传统的应急演练模式的基础之上,勇于创新更加贴近实战的演练方法,在全国率先推行"双盲"应急演练。"双盲"应急演练不预先通知演练人员、不预先通知公众,重点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指挥人员的临机决策能力、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与协同联动能力,其能够真实地检验全市的应急基础状态,锻炼应急队伍,不断优化应急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规范应急演练组织、任务、目标、实施、保障等各环节,广州市编制了《双盲应急演练指南》,制订量化考评指标体系,全面提升应急演练实战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自 2012年起,原广州市应急办将每年第三季度定为全市"应急演练季",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在第三季度集中组织开展大型综合性应急演练,推动"双盲"应急演练常态化。2012—2014的三年中广州市一共开展180多场"双盲"演练竞赛,设置四大类近百种突发事件及次生、衍生灾害情景,演练科目涵盖城市运行系统各个环节,300多支应急队伍、4000多人次参与演练。此外,为把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与实践紧密结合,广州市将"双盲"应急演练下沉到镇(街),重点组织基层单位、应急志愿者、社会公众等参与"双盲"应急演练,突出示范、指导和宣教作用。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微型消防站、应急志愿者队伍等应急服务组织在应急演练后也得到了公众的了解和认同。
总体上,各地的应急演练日益从经验式演练转变为更加科学规范的演练方式,演练效果与质量不断增强,对于应急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国务院积极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于2018年组建了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的重要组成部门。2018年4月16日,国务院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成立,其主要职责之一便是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公安消防队伍、武警森林部队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归为应急管理部管辖,改变了原来因管辖权不同而不便于联合训练和联合演练的状况,有助于开展大规模跨区域综合应急演练。
2018年6月24日—27日,应急管理部在正式挂牌仅两个月后,在云南举行"担当——2018"大规模地震救援实战演练,这也是应急管理部成立后首次开展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演练。此次演练采取"无脚本"演练方式,模拟云南省某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建筑倒塌、大量人员被埋压、道路交通阻断、震区通信设备损坏、公网瘫痪等场景. 如图2-13所示,接到信息报告后,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照特别重大灾害应急
响应预案、工作手册和保障机制要求,部领导和有关司局同志迅速到岗位,根据职责分工模拟开展了震情灾情监测、灾损快速评估、救援力量调集、救灾物资调配、通信交通保障、防范次生灾害和信息发布等工作。云南省消防总队调动滇西、滇东11消防支队数千名救援人员、56犬、104车,协同省公安厅、财政厅、民政厅、地震局和通信管理局,开展了生命迹象搜索、狭小空间救援、大面积坍塌构筑物破拆、平衡救援和高空救援、危化品车辆事故救援等抢险救援工作。
我们是“实践经验”的 搬运工 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经验搬运工
应吉演练日报
应吉演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