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微信:
业务邮箱:1211616850@qq.com
第1章 概述
第1节 食品安全现状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与整体形势
我国食品安全关系全体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大的民生,是最基本的公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开始建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食品卫生是"五大卫生"之一,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是各级卫生防疫机构主要工作职责。1950年,中央政府为了应对大量的食品卫生问题和食品中毒事件,在卫生部下设了我国第1个食品检验机构——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药物食品检验所,开始正式对食品进行化验和制定食品标准。1953年,卫生部颁布了《清凉饮食物管理暂行办法》,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1部食品卫生规章,目的就是为了扭转因冷饮不卫生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频繁暴发的状况。1954年,卫生部发布了《关于食品中使用糖精含量的规定》,1957年,发布了《关于酱油中使用防腐剂问题》。1964年,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商业部等部委发布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该条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食品卫生进入了全面管理阶段,该条例初步确定了我国食品管理的主要内容,对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及主管单位的品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初步构建了我国食品卫生管理的模式,第1次确立了卫生部在食品管理中的地位,明确了其管理职责及与相关各部门的关系。197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是对《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补充和完善。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我国食品卫生管理全面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995年10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成为我国食品卫生法制建设的里程碑。2009年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意味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监管执法力度明显加大,食品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明显提升,责任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逐步显现,重点食品抽检合格率持续上升,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脆弱,问题易发多发,特别是影响较大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一度引发公众的普遍担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安全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食品安全方面的种种问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明显短板。保障食品安全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艰巨。
(二)食品质量抽检情况
2016—2017年,国家层面共完成3863983批次食品样品的监督抽检,其中合格样品3773847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7.7%,检出不合格样品90136批次。监督抽检样品涉及个食品类别,其中粮、油、肉、蛋、乳、食用农产品等大宗食品的合格率普遍较高,婴幼儿配方食品合格率高,为99.4%,但淀粉及淀粉制品、蔬菜制品、餐饮食品和酒类的合格率偏低。抽检发现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
2018年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挂牌成立的第1年。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抽查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共3355 882批次,较2017年全年(共2364 080 批次)增长991802批次,增长率为42%。总体合格率为97.58%。
导致不合格食品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分析;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以及农兽药残留超标是导致 2018年食品抽检不合格的突出因素,由此三项因素导致的不合格样品加起来共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近八成。其他次要因素如质量指标不合格,重金属等元素污染,检出非食用物质以及生物毒素污染等问题约占20%。
1.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 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过度延长保质期,不恰当使用防腐剂、稳定剂,为了增添口感不恰当使用香精香料,为了美化产品外观不恰当使用着色剂等。
2.微生物污染问题 对于产品从生产到包装、储藏、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环境条件把控不够严格,微生物得以生长繁殖,从而污染食品。例如,产品生产加工卫生条件差,设备以及人员消毒管理等不到位,产品包装密封性差,以及各个流通环节中储藏条件不达标等。
3.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为了防治病虫害以及提高产量等目的滥用农兽药,或是长期滥用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引起产品中的再次残留等。
蔬菜制品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其次,方便食品、餐饮食品、酒类、水果制品和淀粉及淀粉制品等产品抽检合格率明显低于平均合格水平。
特殊食品的法律地位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得到历史性的明确,作为供给特殊人群的一类食品,国家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全面,监管也更加严格。总体来说,特殊食品包含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三个类别的食品抽检合格率均高于平均合格水平。其中保健食品合格率在三类特殊食品中低。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合格率为三类特殊食品之首(99.8%)。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特殊食品阵营中较为"年轻"的成员,,由于监管极其严格,注册和生产许可的门槛较高,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其合格率一路走高,第1季度为98.7%,第四季度达100%。
近年来,从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上稳中向好,但是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我们是“实践经验”的
搬运工
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经验搬运工
应吉演练日报
应吉演练周刊